唱頭

唱頭  

在整個類比系統裡,唱頭對於聲音的影響比例算是相當的高,區分上先由發電方式區分為三種,第一是 MM 頭,就是動磁頭,線圈固定,針桿帶動磁石發電,這樣的發電方式可以將線圈繞線數增加,以獲的較高的輸出電壓,大約在3~5mV 左右,輸入到唱頭放大即可得到類似 CD 輸出的高電平;第二種就是 MI形,也就是動鐵型,廠商GRADO 大量生產這種方式的唱頭,動作原理類似於 MM,輸出電壓也相同,所以一般以 MM 頭來看待;第三種 MC 頭,針桿帶動線圈切割磁力線來發電,所以不可以帶動太重的線圈,而導致輸出電壓偏低,一般介於0.15~0.5 mV 之間,輸出時必須經過一個昇壓變壓器,將輸出的電壓升高,再經過唱頭放大線路放大,也有廠商提供兩用的唱頭放大,同時接受 MM , MC 的輸入,也有廠商生產高輸出的 MC唱頭,輸出可以到 2.5~3.5mV 接近 MM 頭的輸出電壓。不過目前高輸出MC唱頭市面上已經很少見,由於近幾年唱頭放大在雜訊處理進步不少,所以為了音質的要求,中低輸出的MC唱頭是目前市場主流.



大部分的廉價唱頭都是 MM 頭,所以導致認知上MM 的音質普遍不佳,但是也有一些廠商提供優質的 MM 頭,表現也相當好,MC 頭幾乎就是高價位唱頭的代名詞,幾乎找不到一顆像是 MM 頭的低價;若是以音樂表現來說的話,MM 頭可以將爵士音樂中活靈活現的氣份表現的很好,而且相當便宜,缺點就是細節少了一些,MC 頭就來的細緻一些,樂器的質感相當好,古典樂需要的質感可以完全表現出來,價錢也高一些。上述看法只能算是一般認知,MM頭或MC頭都有表現很全面的,不可一概而論,重點在耳聽為憑.

   唱頭中影響聲音的還有針桿的阻尼係數,這部分也算是影響很大,阻尼橡皮有點類似於喇叭的懸邊,也有軟硬之分,聲音上的表現也跟喇叭一樣,硬阻尼的聲音表現上就偏向快速,清脆,明亮,細節,但是聽起來低音稍稍少了一些,軟阻尼的就是得到,溫暖,柔和,厚聲 … 等等的形容詞,同時低音也會聽起來多一些,至於怎樣判斷 ? 將唱頭依照建議針壓放在唱片上時,看看針桿的屈折程度就知道了 (不是曲折,針桿彎曲就壞了),多看一些你就知道我所謂的軟硬之分了,當然這不是二分法,也有偏軟或是偏硬的。比較特殊的像 clearaudio 則是採取無阻尼設計,是相當特殊的作法.

   唱頭的選擇大體上可以參考廠牌的傳統,以及生產的國家,會有一些基本的聲音走向是可以猜的出來的,像是 GRADO 我就覺得是美式的聲音,MC 唱頭裡我個人相當喜歡 Audio-Technica 以及 Ortofon 的唱頭,聲音表現相當中性,沒有太多的聲音偏向,適合的音樂種類也比較廣泛一些。若是要求音質與動態 ,個人最推崇 clearaudio,若要求聲音妖艷與直接,Ikeda的無針桿設計是首選,而單就人聲而言,我認為光悅的味道無出其右者.

   針桿的材料以及針尖的材料,還有針尖的形狀 (圓形或是橢圓),也會影響聲音很多,這一點可以看看廠商的廣告就知道,用了寶石來作針尖的,一定會讓你知道,價格上也會高一些,至於唱頭外包的材料,像是百年壇木之類的,我倒是認為因為好看或是彰顯他的稀少性,來的多一些。雖然對聲音不無影響,但感覺上沒那麼大,甚至有些認為無唱頭殼才是最佳設計.

*唱頭放大與 RIAA 曲線*

由於針尖所感應的電壓相當小,所以一定要經過一個放大倍率相當大的放大器,也就是所謂的唱頭放大器,來提高所輸出的電壓,加上唱片錄音時由於錄音低音的擺幅過大,若是不加以衰減,一面唱片恐怕錄不到五分鐘,所以就會有所謂的 “動態壓縮” 錄音,就是將低音頻段依照公定的衰減曲線錄音 (依照美國唱片協會的就叫做 RIAA曲線 ),當唱片極盛時期,也算是相當大的工業之一,所以各個唱片發行公司都有其各家的曲線,互不相讓,所以嚴格說來在還原錄音時,也需要參考各家的壓縮狀況,才是標準的,真正的還原聲音,只是現在的機器大都只提供一種的還原曲線,那就是 RIAA 曲線。目前有一些廠商推出針對不同唱片公司RIAA曲線做補償的唱頭放大,如FM Acoustics,Boulder,...

曲線,當然很難用語言表達,正確的還是需要查表,但是我用簡當的敘述讓各位可以稍稍想像一下,什麼是 RIAA 放音曲線 ( 就是反 RIAA 錄音曲線 ),我們取三個點,分別是 20 , 1000 , 20K Hz ,當放大時,20Hz 必須比 20KHz 多 40 dB左右的放大率,1000 Hz 也必須比 20KHz 多 20 dB 左右的放大率,也就是說愈低的頻率需要愈多的放大率,頻率愈高放大愈少,最後呈現出來的才是平坦的頻率響應實際上呢 ? 我看到的各家都不是按照這樣的曲線去修正的,倒是會傳承各家的聲音風格,或是直接表現出設計師個人喜好,所以,忘了那些其他家的曲線吧,除非是你自行打造出你想要的曲線,才是真正的接近 RIAA 曲線,否則,乖乖聽音樂就好。因為有很多不是聽音樂的user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老在這些問題上打轉,就失去聽黑膠唱片的意義與樂趣了,何況不同唱片公司不同的聲音也是聆聽唱片時一個很重要的樂趣來源呢!

工程上曲線的解壓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回授法,將放大過的訊號,回授高頻的部分,以達到低音放大率高於高音放大率,這樣的迴路,可以得到相當細膩的高頻,聽起來柔柔細細的,但是動態也因此失去一些,另一種是衰減法,利用簡單的 RC迴路,衰減高頻,一樣達到低頻放大率高於高頻放大率的目的,聲音細節多,動態大,但是直接的聲音也有人不喜歡。放大倍率需要 70dB 才比較夠,不過發現大家的標示方式都不大一樣,有的廠家會清楚的標示放大率,而且是在 1K Hz 的曲樣頻率。( 放大 70dB 相當於電壓放大 35dB --- 還要注意一下單位 )

唱頭放大一般以 MM 頭的 5mV 設計,可以放大到接近 CD 的高輸出,若是接上MC 頭的話,就必須以一個昇壓器先行昇高電壓,別忘了 MC 頭的低輸出阻抗,要作一個昇壓器相當簡單,所以市面上有很多牌子的昇壓器生產廠商提供各式的匹配阻抗,來提高輸出電壓給唱頭放大線路用,至於阻抗匹配,可以參考唱頭的輸出阻抗,選擇一個搭配良好的昇壓變壓器,上下阻抗值不要差太多,以耳朵作最後的調整搭配選擇。至於阻抗的標示,可以當作參考用就好,不要太在意,因為每家的測試標準皆不一樣,A 牌的 5Ω 說不定跟 B 牌的 5Ω 相差三倍之多,這很正常的。只是選購升壓器或唱頭放大,筆者強烈建議依定要到自己的聆聽空間聽過才可以把錢掏出來,每個空間的雜訊來源不一,唱放放大倍數又高,一不小心買台"收音機"回來就不好了,尤其是真空管唱頭放大,更要實際聆聽再做決定.

有的設計以電池供電的主動放大來取代昇壓變壓器,因為是在最前端,電池可以供應純淨的直流,不用為濾波傷透腦筋,而且可以免掉變壓器的音染,但是細心的人還是可以聽出交連電容的聲音,另一個麻煩的是需要充電,如果忘記關機,偏偏電池又沒電,就需要忍耐一下下了,等充電吧。目前比較新的設計方式則將電源部分獨立,充電供電較不影響,如ASR.

有的高桿設計師,可以一次將 MC 頭的低輸出放大到足夠大,算是相當厲害的,因為一堆的干擾需要一次次克服,要做到高的 S/N 比,又要做到足夠的放大率,實在是不簡單。通常這樣的線路,也會提供阻抗匹配於線路前端,不過也是提供電阻對地而已,個人倒覺得不見得需要完全匹配,因為完全匹配時,電壓剩一半,好不容易得到的放大率就剩一半,我無法接受,所以我會建議選高一些的阻抗來搭配。這一點像是一般的前級會刻意降低輸出阻抗,而後級卻一直提高輸入阻抗一樣,不是選一樣就是對的,但是銜接各式阻抗卻會因為大量衰減訊號,而得到改變很大的聲音表現,當然,就會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了。這一點還需要注意一下,有的唱頭放大是植入一顆昇壓變壓器在裡面的,這時阻抗的標示是有意義的,唱頭的搭配就需要依照昇壓變壓器的部分了。

器材一大堆,還是認清楚的好。積極了解使用的器材工作方式,有助於提升對聲音的判斷,早早調出自己想要的聲音。



黑膠唱片專集--唱頭的種類
唱片的回放,唱頭可算是一等一重要的,因為整個回放原理就是靠著唱針讀取(摩擦)音溝兩側的凹凹凸凸(不是底部,底部沒有音樂信號,反而積有很多灰塵),藉針桿將震動傳回唱頭,產生磁電轉換,變成電能,輸出回放。

那么,『磁電轉換 的方法就有很多種,以MM、MI、MC三種方式最具代表性。
21HIFI.COM
MI式是在以固定磁鐵與線圈的唱頭殼中,以針桿帶動鐵蕊改變磁力線的分布量,所以叫『動鐵 唱頭(Moving-Iron Cartridge),此種唱頭以美國的GRADO為代表廠。



MM式的唱頭則是針桿的後方有帶磁的小鐵條,以震動此鐵條的方式獲得輸出,所以叫『動磁 唱頭(Moving-Maganetic Cartridge),SHURE是MM唱頭的代表廠商(而且從未做過其它種類唱頭)。



MC式唱頭則在針桿後方纏上線圈,針桿震動就會帶動線圈,產生輸出,所以是『動圈 唱頭(Moving-Coil Cartridge),丹麥的Ortofon公司的MC頭頗具代表性。
21HIFI.COM
MI、MM唱頭輸出較高(不需要升壓器或前前級)、制造成本較低廉,唱針通常可以自行更換;MC唱頭輸出低(要升壓器或前前級),制造不易(造價高),又因針桿後面纏上線圈,唱針不能自行更換(維修花費大),故總體而言,使用MC唱頭的代價頗高,初入門者以MM或MI唱頭為宜。
21HIFI.21HIFI.COMCOM
實際聆聽上,MM(MI)與MC唱頭也有差異,MM唱頭高頻細節與質感較少,但通常中低頻較濃而有韻味,MC唱頭聲音普遍較細致。兩者其實各擅其長,但在高價的唱頭市場當中,除了SHURE的V-15之外,幾乎都是MC唱頭的天下。

既然唱片的回放,是讀取音溝兩側的凹凸,音溝又是如此細小,唱針針尖直徑約只有7mil甚至更小,可以想見一旦有一點點不標準,一點點外界不當的振動,都會影響到唱針拾取訊號的精確度,所以『如何讓唱針拾取最多、最正確的信號 ,就是回放品質的關鍵。

為了能讓這個環節能夠完美,從針桿、唱臂唱臂軸承、到轉盤結構等等,都必須完美的配合(牽一發而動全身!),幾乎所有的唱盤調整的問題皆來自於此。

而如此多的變因反而成為聆聽黑膠最大的樂趣所在,每個人都可以調出自己喜愛的聲音,增添了不少聽音樂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