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原理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就在於唱片上的溝槽(Groove) → 藉由唱針(Stylus)
的讀取 → 唱頭內的線圈(Coil)傳送訊號 (目前有 MM動磁式,MI動鐵式,MC
動圈式三種)->升壓器或唱頭放大->擴大機 → 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在錄音室最後錄音完成的時候後就會從母帶(2吋盤帶)轉拷到金屬母片(mother plate)上, 不管是樂器也好、主唱或合音..., 只要同一時間發出的聲音全部都會記錄到黑膠, 所以包括人聲也是一樣. 只要唱針讀到溝槽不同的深淺振幅, 就能藉此引起的振動產生微弱的電流訊號,經訊號線傳送出去,發出各種不同的音質或音域的聲音和旋律(當然也包含人的聲音).
黑膠唱片裡的音樂不是燒進去的而是壓出來的黑膠唱片的製作原理就像在做石膏模型ㄧ樣先用刻片刀將音樂刻在一片金屬板上,再用模子將金屬板上的刻痕印在模子上,這時模子上就有先前刻在金屬板上的東西最後再用熱黑膠放入模子中一壓就會做出和金屬板上一模一樣的音樂唱片至於為何不直接用刻的其原因是壓出來的成本及製作時間遠低於刻出來的.



當演唱者在錄音室演唱時,會另有一套線路連接在一台刻片機上,它會將演唱者的
聲音以刻片刀用震動的方式刻在一金屬片上,當演唱完成時,它就是所謂的母片,再
將母片送至唱片工廠印製,以融化的聚乙烯(vinyl 就是半溶化的塑膠,但是78轉為電
木(石墨)唱片,不是以聚乙烯製成)放在母片模具上印壓,矣冷卻定型後即可取出修邊
,它本身就是唱片成品了.

而唱片本身是以溝槽的高低,靠唱盤的旋轉(唱片的轉速有33又1/3轉.45轉.78轉的
分類),由唱針取得其震幅,再由唱頭內的線圈轉換成音樂旋律,經過前後級擴大器放大
後經音箱送出(78轉留聲機為發條式驅動,直接透過高效率號角發聲,無需擴大機).

黑膠唱片的成份是PVC(聚氯乙烯),再加上碳黑或其他染料讓它變成黑色或其他顏色.

在黑膠唱片上有一個以肉眼就可大致判斷的狀態是: 當同一時間用的樂器多, 人聲大,
黑膠的溝槽會比較寬比較深, 反之則比較淺, 也略窄.所以像著名的發燒片,1812
序曲(Telarc),在最後靠近加農砲樂段的地方,溝紋就特別寬且深.不過若要了解
溝紋的物理結構,就必須經由高倍放大鏡才有可能了

黑膠的整體音質目前仍優於CD, 有人誤以為非常難以保養, 除了唱片要絕對清潔外,
唱針的品質也很要求.其實這幾年黑膠唱片有慢慢復興之勢,也有很多廠商開發出優
良的洗片機,國內也有自製的,對於清潔唱片來說,已經不是難事,至於唱針,要求到什麼
程度則因人而異,差別一般就在價位與聲音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