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atti Recital

這張 Lipatti Recital 編號 33CX 1386 的唱片算是 Lipatti 留存下來的錄音中,效果較好的一張唱片,這張錄音把鋼琴的音色錄得極為飽滿與清晰,由別於 Lpatti 其他傳世的錄音.
A面的巴哈兩首聖詠曲,拉威爾鏡子組曲第四首,都彈得非常棒,是容易讓人沈溺的音色,B面的蕭邦船歌更是盡顯 Lipatti 蕭邦的理解與對樂曲的掌控,是難得的好錄音.
一般而言,ALP,LXT,33CX等唱片個人認為還是盡量以 mono 唱頭播放才能真正領略早期單聲道錄音的音樂性迷人之處,這些單聲道錄音裡頭著實藏著不少二十世紀人類錄音的瑰寶,愛聽黑膠唱片的樂友,買一顆 mono 唱頭專門來聽這些50年代初期的老錄音絕對是上算的投資,尤其是單聲道唱片普遍不貴,卻是珠玉滿地,走寶可惜!

謝霖巴哈小提琴協奏曲


巴哈小提琴協奏曲的唱片錄音,汗牛充棟,幾乎所有小提琴家不是演奏過就是有公開發行錄音,在這些錄音當中,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這張謝霖在 Philips 灌錄的巴哈小提琴協奏曲及雙小提琴協奏曲,演奏得如何?好或不好?個人不是學音樂的,向來不做樂評,
單就錄音來說,那就...好極了!音場定為準確,音色溫暖而飽滿,錄音氣氛殘響等都無可挑惕,是一張隨時可以輕鬆聆聽卻又非常享受的錄音,最近把自己前級的信號放大管換成 Philips Miniwatt 1958年產的12AX7,聽起 Philips 的錄音,更是如魚得水,音樂性極佳,算是當初換管沒想到的意外之喜!

波伽利 Si

波伽利這張專輯,CD,黑膠同步發行,錄音品質不錯,搭配的管弦樂錄音錄得不是那麼優,不過波伽利的歌聲在這張專輯的錄音明顯比之前的錄音好不少,聲音明顯較為渾厚,高音的部分也比較沒有金屬聲調的刺激感.
原則上這張錄音應該算是波伽利的跨界之作,他兒子也在片中尬上一角,聲音還不錯,這張唱片拿來當作人聲測試片可以明顯分辨出系統聲音的厚薄,VTA調整是否得當,如果聽這張唱片感覺不出波伽利聲音的厚度,聲音的細微轉折,聲音的溫暖,那麼你的黑膠系統就要再調整一下了.


Decca Labels 總論

一般而言,值得收藏的唱片有很多,其中最為赫赫有名的便是英國的Decca,從最早的mono LXT到1980年代的數位錄音,Decca公司換過許多標籤,其實每個時期有不同的標籤沒甚麼大不了,搞清楚甚麼年代出甚麼標籤的唱片就好了,可是壞就壞在有很多同一個錄音出現在好幾個不同的標籤,內行的一定知道,不同標籤的收藏價值差異不可以道里計,甚或有在拍賣市場上同一演奏錄音因為不同時期出版不同的標籤而有十倍以上的價差,因此願就筆者所知道的資訊提供分享,不過疏漏難免,還請各方先進指正

Columbia 唱片總論

Columbia 唱片公司,是錄音的黃金時期(1954~1964)最重要的唱片公
司之一,雖然來自美國,但在英國的發行卻與 EMI 合作,這種因時空背景不
得不然的作法,卻陰錯陽差地造就了 Columbia 的兩大傳奇,也就是"眼"的
傳奇與"Blue & Silver"及"Magic Note"的傳奇. Columbia 這兩個系列的發
行都有許多值得黑膠愛樂者注意的唱片,如美系的 Bruno Walter,Blue &
Silver 的 Klempeler,演奏家如 Franciscatti,Milstein,...都是黑膠愛好者追
尋的對象,現在我們就來歸納一下到底 Columbia 唱片公司發行的黑膠唱片有何脈絡可尋?

先說美版所謂"眼"的傳奇,請先參照本站"黑膠唱片資訊->唱片標籤->CBS_US"可以看到標籤照片,整體來說,當然不是絕對,Columbia美版MS立體聲發行有6000與7000兩個系列編號,其中6000系列叢 6001~6992,從6眼到無眼標籤都有,而7000系列則是從7001~7674,都是無眼或數位標籤.年代大致區分如下:

美國哥倫比亞唱片 US Columbia list

COLUMBIA (USA) LP List


MS(Stereo) M?S, D?S(Set of Stereo LPs) only. No ML(Mono) M(Later stereo) Y(Odyssey) et al.

HOME
VINYLPHIL
HOME(English)

縮寫代號:

EOr:Eugene Ormandy/Philadelphia o.
ZFr: Zino Francescatti:
ISt:Igor Stravinsky;
LB:Leonard Bernstein/NYP;
MTcho.: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2007 日本唱片藝術榜單 (1)

新版2007唱片藝術1000名盤榜單揭曉!

這次榜單不同於以往, 入選許多全集,數位錄音,..,更新不少,值得參考.

將陸續發表............

001
Beethoven
Sym. No.3
Furtwangler
VPO
1952 EMI


002
Beethoven
Sym. No.5,7
Carlos Kleiber
VPO
1973,1975 DGG


003
Beethoven
Sym. No.9
Furtwangler
Bayreuth Festival Orch.
1951 EMI


004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Munch
Paris Orch.
1967 EMI

005
Brahms
Sym. No.1
Munch
Paris Orch.
1968 EMI


006
Brahms
Sym. No.4
Carlos Kleiber
VPO
1980 DGG

2007 日本唱片藝術榜單 (2)


031
Schoneberg
Berg
Webern
Orch. Works
Karajan
1972~74 DGG


032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s
K.Richter
Muchen Bach Orch.
1967 Archiv



033
Beethoven
Complete Piano concertos
Isserstedt
Backhaus
VPO
1958~59 DECCA

034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Harnoncourt
Kremer
Chamber Orch. of Europe
1992 Teldec


035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Abbado
Brendel
LSO 1986 PHILIPS

2007 日本唱片藝術榜單 (3)

061
Chopin
Mazurkas
Rbinstein
1956~66 RCA






062
Chopin
Etudes
Pollini
1985 DGG






063
Chopin
Waltzes
Lipatti
1936 Columbia 33CX






Westminister Labels

美國還有一家傳奇性很高的公司--西敏寺(Westminister),雖然是一家小公司,但獨特的NB(Natural Balance)錄音個人以為是mono時代最Hi Fi的錄音方式,許多大師也在這家公司留下錄音,如哈思姬兒,薛爾臣,莫里尼等,如不排斥mono錄音,西敏寺(Westminister)的唱片(共約6~7百張)絕對不容錯過.西敏寺(Westminister) NB(Natural Balance) Label












西敏寺(Westminister) stereo Label



西敏寺唱片表列 westminister list

test record
FJB Fournier,Janigro,Badura-Skoda Trio
HSc Hermann Scherchen
VKQ 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t
BQ Barylli Q
EBO English Baroque Orch.
LBE London Baroque Ensemble
AQ Amadeus Q
PRP Pougnet Riddle Pini Trio
VStO Vienna State Opera Orch.
PPO Philharmonic Promenade Orch.
VS Vienna Symphony O.

WL3000s(10")
3001 Kocze, Antal & His Gypsy Band: Gipsy Songs Vol.1

WL4000s(10")
4001 Pergolesi: Cons 1, 3, 4, 5 :: Winterthur SO, cond.Ephrikian 10"2x WL 4001
4007 Old English & French Music: Leclair, Boyce, Purcell, R.Jones, Martini, etc :: cond.Bridgewater

西敏寺唱片表列 westminister list 2

test records
SWN/WN/XWN18
18SWN/WN/XWN18
18001 Shostakovich:Sym.5::Rodzinski/PSOL
18002 Geminiani:CtiGrossi Op.3::HSC/EBO
18003 LVB: Septet Op.20, VPO Winds, Barylli Str.ens.
18004 Cello Encores(Ravel:Havanera;Nin:Granadina;Kunc:Notturno, Popper, Chopin:Noct.20;Falla, Alexanian, Tartini,Faure: Apres un reve; Granados: Goyescas Interm. etc)::Janigro,Eugenio Bagnoli
18005 Tcha: 12 Pcs Op.40 :: Reisenberg
18006 Schumann: Myrthen Op.25 :: Munteanu,Holetschek(P)
18007 Bloch:Schelomo,Bruch:Kol Nidrei;Canzone::Janigro;Rodzinski/PSOL
18008 Ravel: Gaspard;Miroirs;Pavane;Jeux d'eau::Gianoli
18009 Scarlatti:Sons vol.8 :: Valenti
18010
18011 Mozart: 4Divs 3&4,9,16(K.166,186,240,289)::VPO Winds
18012 Bach:Ste1&2::Adeney(fl);Scherchen/EBO (XWN2201)
18013 Bach:Ste3&4::Scherchen/EBO (XWN2201)
18014 Mahler: Sym.1 :: HSc/PSOL
18015 Haydn:Bm Op.64-2;D Op.64-5 Lark ::VKQ(XWN18603p,605p)
18016 Schub:Arpeggio;Schum:Adag-Alleg;5StuckeVolkston;3Fant.estucke::Janigro;Bagnoli
18017 Liszt:3 Concert Etudes;6 Paganini Etudes::Farnadi

唱臂調整

Souther 的正切唱臂

機會在等待中終於來到。二個多禮拜後的一天,我又步入了普洛。這一次,在唱盤上放的是一支看似不起眼,但卻是一支讓我坪然心動的唱臂─Souther正切唱臂。當我對本雜誌的美術主編陳栩椿兄談到這支唱臂時,他告訴我這支唱臂曾經使主編心動過,並且還為它寫了一篇詳細的介紹文章。文章中說原本在別種唱臂中不能聽到的聲音,用這支唱臂可以聽得清清楚楚。我回到了普洛,把這支唱臂買了回來。在我帶它離開普洛以前,劉先生用了「五分鐘」的時間詳細地把這支唱臂的特點給解說了一遍。由於我過去對唱臂問題的發掘,我對這支唱臂頓生相見恨晚之感,對於它的設計人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Souther唱臂的詳細構造及優點,劉主編都已在 「夜鶯的故事」中詳細道出。這篇文章我無緣拜讀,但現在卻有緣領受它所發出來那 「甜美」而又「真實」的聲音。它絲毫無愧於Sterephile給它「近乎A級」的評價。然而,這一切都還不是讓我真正心動的原因。那真正讓我發出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是由於設計的人採用了一組近乎人髮般粗細的唱臂線,而這根線裡居然是由四根電線所組成的!

為什麼我會對這種設計覺得如此動心呢?因為我在SME3009 R上所做的試驗所獲得的最大效果,就是在將它的唱臂線更改為比Souther的唱臂線還細的線時達到的。

黑膠唱片原理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就在於唱片上的溝槽(Groove) → 藉由唱針(Stylus)
的讀取 → 唱頭內的線圈(Coil)傳送訊號 (目前有 MM動磁式,MI動鐵式,MC
動圈式三種)->升壓器或唱頭放大->擴大機 → 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在錄音室最後錄音完成的時候後就會從母帶(2吋盤帶)轉拷到金屬母片(mother plate)上, 不管是樂器也好、主唱或合音..., 只要同一時間發出的聲音全部都會記錄到黑膠, 所以包括人聲也是一樣. 只要唱針讀到溝槽不同的深淺振幅, 就能藉此引起的振動產生微弱的電流訊號,經訊號線傳送出去,發出各種不同的音質或音域的聲音和旋律(當然也包含人的聲音).
黑膠唱片裡的音樂不是燒進去的而是壓出來的黑膠唱片的製作原理就像在做石膏模型ㄧ樣先用刻片刀將音樂刻在一片金屬板上,再用模子將金屬板上的刻痕印在模子上,這時模子上就有先前刻在金屬板上的東西最後再用熱黑膠放入模子中一壓就會做出和金屬板上一模一樣的音樂唱片至於為何不直接用刻的其原因是壓出來的成本及製作時間遠低於刻出來的.

LP調整

調整LP唱盤的八大基本功

在LP時代,許多人終其一生聽LP唱片,然而,他們可能連唱頭要調整三個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頭鎖上唱頭蓋,加上適當針壓就能唱出聲音了。從「知」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說是糊里糊塗的聽著唱片。從「不知」的角度來看,他們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為他們從來未曾感受到調整唱頭唱臂的痛苦。

調整唱頭唱臂有什麽痛苦呢?第一:聲音不穩定。往往今天聽了好聲,明天聲音就跑掉了。至於為什麽聲音會跑掉?從來這就是無頭公案。也因為聲音不穩定,LP時代邀請人來家裏聆樂時,往往就因為聲音跑掉而尷尬極了。第二:越調越迷糊:每一個人在調整唱頭唱臂時都想要越調越好,但往往反覆調過幾次之後,聽覺越來越遲鈍,越來越迷糊,也越來越不敢確定到底哪一次聲音最好。調到後來,經常就是心神耗盡,疲勞崩潰收場。第三:變數大多。就以唱片本身來說好了,唱片彎曲不說,每個廠牌的唱片厚度還不一樣。唱片彎曲其他的調整就都白費了,因為所有的角度都會不正確。而厚薄不同也讓費心調好的垂直循軌角V.T.A心血泡湯,因為我們爭的也就是那零點零幾公分的差異。第四:要非常小心。為什麽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當然羅,因為祇要您一不小心,昂貴的唱針就會被您弄斷。唱針一弄斷至少就要花個幾千幾萬,您不會心疼痛苦嗎?

唱頭

唱頭  

在整個類比系統裡,唱頭對於聲音的影響比例算是相當的高,區分上先由發電方式區分為三種,第一是 MM 頭,就是動磁頭,線圈固定,針桿帶動磁石發電,這樣的發電方式可以將線圈繞線數增加,以獲的較高的輸出電壓,大約在3~5mV 左右,輸入到唱頭放大即可得到類似 CD 輸出的高電平;第二種就是 MI形,也就是動鐵型,廠商GRADO 大量生產這種方式的唱頭,動作原理類似於 MM,輸出電壓也相同,所以一般以 MM 頭來看待;第三種 MC 頭,針桿帶動線圈切割磁力線來發電,所以不可以帶動太重的線圈,而導致輸出電壓偏低,一般介於0.15~0.5 mV 之間,輸出時必須經過一個昇壓變壓器,將輸出的電壓升高,再經過唱頭放大線路放大,也有廠商提供兩用的唱頭放大,同時接受 MM , MC 的輸入,也有廠商生產高輸出的 MC唱頭,輸出可以到 2.5~3.5mV 接近 MM 頭的輸出電壓。不過目前高輸出MC唱頭市面上已經很少見,由於近幾年唱頭放大在雜訊處理進步不少,所以為了音質的要求,中低輸出的MC唱頭是目前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