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eo et Juliet (I)

我想,浪漫時期裡最浪漫的愛情故事,應該就屬莎士比亞的 "羅密歐與茱麗葉"最感人,最讓人津津樂道了. 不過這篇愛 情悲劇可也不是莎翁原創,而是來自布魯克斯(Arthur Brooks)的《羅密額斯與茱麗葉的悲劇史》(Tragicall Historye ofRomeus and Juliet),以及潘特(William Painter)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塔》(Rhomeo and Julietta)。
至於故事劇情,我想在此應該不用再囉嗦,相信大多數樂迷 應該都已經知道了,不清楚的 google 一下也沒什麼困難,所 以按下不表,來談談有哪些比較值得樂迷注意的音樂作品是 和這齣戲劇有所相關的.
以我手上有限的資料,大約有14部歌劇,一些鋼琴曲,一些小曲,是和這部作品有關,不過現在大多不受青睞,古諾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歌劇偶爾還有演出機會,其他大概就銷聲匿跡了,除了這些,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首作品,也是現在還比較有機會聽到的音樂會曲目,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白遼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戲劇交響曲",及最常演出,最受好評的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今天就先從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談起.

Romeo et Juliet (II)

劇化交響曲_Symphonie dramatique,目前好像就只有這首白遼士的羅密
歐與茱麗葉,這首曲子也在幻想交響曲9年之後,風格更加充實與大膽,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跟這首比起來就像一首小曲般,無論在內容還是手法,跟這首劇化交響曲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這首劇化交響曲共分成四部,總長度約1小時35分,算是大部頭的作品,編制也是白遼士一貫的大手筆,不但有獨唱(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有合唱(女高音兩部,男高音兩部,男低音兩部),弦樂還用了五部,並規定至少要(15-15-10-14-9)這樣的編制,後來的作曲家大概只有馬勒會這樣玩吧.

這首劇化交響曲所擁有的 獨特的自由書寫風格十分有趣,又過7年之後所創作的"浮士德的天譴"概念應該就是來自本曲.這首曲子歌詞部分原是白遼士自己用散文體書寫,後來定稿時則以艾米爾.德香(Emile Deschamps)的韻文當歌詞,所以聽來格外悅耳,法文唱歌是很好聽的,這首曲子題獻給在白遼士最困苦的時候資助他的帕格尼尼,可惜帕格尼尼尚未看到這首曲子大獲成功就辭世了.

Romeo et Juliet (III)

在所有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題材的音樂作
品中,我認為內容最充實也最傑出的,就是普
羅高菲夫所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
,普羅高菲夫寫這首曲子雖然為了舞劇的效果
而對原著有做了些微的修改,但整體而言瑕不
掩瑜,是一部相當成功的芭蕾舞巨作,不論是
從欣賞芭蕾的角度還是從欣賞音樂的角度看
,都頗有可觀之處.
這是一首相當大型的作品,全曲演奏完畢需要約兩個半小時,所以手頭有的全曲黑膠錄音也只有普列文指揮 LSO 這套 EMI 編號 SLS 864(共三張,黑白郵票狗)的唱片,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錄音歡迎黑較愛好者用力推薦,畢竟一個人所知實在有限.

魔鬼的柔情

尼可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尼可羅·帕格尼尼出生於義大利的熱那亞, 是Antonio and Teresa (née Bocciardo)
Paganini的兒子,根據由 Peter Lichtenthal為他寫的傳記,帕格尼尼在他五歲 的時 候,他爸爸開始敎他曼陀鈴,在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 開始作曲了 ,在十二歲時她第一次公開演出,帕格尼尼十幾歲的時候跟著許多 不同的老師學習, 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 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他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十六歲時,他就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 他,她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 習小提琴學了三年,在這個時段他也彈 奏吉他。我想就是這位不知名的好心女性,讓Paganini終身 都喜歡吉他 這個樂器,而 他的作品中,最有豐富感情的作品也大多與 吉他相關.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出江湖,當他不在旅遊時,他成為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它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

布拉姆斯_雨之歌

已經快一個月不知道太陽長甚麼樣子了,既然如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無可奈何之事,那就來聽聽雨之歌吧.我每次用Brahms的圖,總喜歡用他年輕瀟灑的樣子,而不喜歡用他大鬍子的樣子,總覺得和他的曲子裡頭蘊含的豐沛感情很不搭調,這首雨之歌也是如此.Brahms 第一首交響曲寫了超過20年(1855~1876,1877出版),聽過的人認為這首曲子雖然花了20幾年的時間 ,Brahms卻沒有浪費任何一秒鐘!史上並無任何一位作曲家的作品精煉至此,也無任何一位作曲家對自己苛刻到這種地步. 寫了二千多首曲子,卻僅有122首傳世,對這樣一位作曲家超過40歲才發表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Op.78 No.1,"雨之歌",我們該如何看待這首曲子?其實這首曲子雖然是Brahms出版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卻已經是他創作的第五首小提琴奏鳴曲,前面四首都因為作曲者本身不滿意而毀棄了.這首曲子1879年完成,1880年出版,以出版日期來看,正是第一首交響曲發表三年之後,也正是Brahms創作的黃金時期,我認為這首曲子的發表,可以說是Brahms正式向世人宣告已成一家之言的代表性作品,這雖然只是一首小品,一首小提琴奏鳴曲,整首作品在明快的步調下明顯蘊含很深的感情刻劃,傾吐之際又拿捏得十分高明,不致流於濫情,舒暢的節奏又收放自如,不落俗套,實在是小提琴作品中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