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art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Mozart一生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共26首,其中有許多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作品,也因此收藏了謝霖_海布勒(Philips),魯普_郭德堡(Decca),荀斯基_巴爾薩姆(MHS)等三套LP,仔細聆聽比較,很有一些趣味,試就個人觀點大膽評論此三套極優秀的作品.
1763~1764,Mozart 倫敦巴黎時期,創作最初10曲,大抵上結構為鋼琴聲部附小提琴助奏,談不上真正的sonata form,可能是這類創作實分適合當時很普遍的家庭音樂會,比較好賣,所以一口氣作了10首.
1765,Mozart於荷蘭作了 K.26~K.31,樂曲全由倫敦風格的兩樂章構成,鋼琴聲部已經顯現華麗色彩,然對Mozart言,此類作品應該仍屬摸索階段,所以這些曲子明顯可見巴哈與Wagenseil奧地利風格的影響.
直到1778年曼漢巴黎時期所作的七曲,K.301,302,303,305,296,304,306,violin聲部份量才漸漸加重,不過比起鋼琴聲部的充實程度看,尚未能形成對等處理的sonata form,應該只是從寫作協奏曲融合室內樂的手法轉換而來.

1779於薩爾斯堡創作K.378後,直到1781維也納時期,才繼續創作K.379,K.376,K.377,,K.380,K.547(此首較特殊,應該是受托所作的練習曲),此時不只violin份量加重,Mozart對兩種樂器的融合也更加用心,最後三曲,K.454,K.481,K.526則可說已經是相當成熟的sonata for violin & piano了,因此這三首曲子實應列為必聽曲目.

以K.454而言,作於1784,為題獻女小提琴家Regina Strinusacchi而作,雖然處理小提琴手法依然略遜於鋼琴(可能與Mozart親自彈鋼琴有關),但violin手法明顯提高不少,以個人所收三套唱片而言,從錄音角度看,謝霖_海布勒(Philips)這套溫暖厚實,平衡性佳,典型Philips錄音(雖然小提琴以比例上說,大了一點),魯普_郭德堡(Decca) 那套也是典型Decca錄音,聲音傳真度高,最接近真實樂器形體比例,殘響空間感收錄極佳,唯調子稍藍一點,不過這也是Decca特色,荀斯基_巴爾薩姆(MHS)這套錄音比起前兩套稍遜,但聲音確最為直接,也許加料最少的就是這套也說不定.
就樂曲表現而言,以K.454來看,謝霖_海布勒處理得如同情侶對話,魯普_郭德堡則如知交談心,荀斯基_巴爾薩姆則有點各行其是,算是失敗之作.以K.,481來看,謝霖_海布勒依舊柔美迷人,謝霖美聲拉法實在是一絕,魯普_郭德堡則是小提琴刻意收歛而不萎縮讓鋼琴恣意奔馳,把此曲鋼琴聲部發揮得淋漓盡致,荀斯基_巴爾薩姆則是在節奏速度上自有主張,反而是三套唱片裡最吸引人的表現方式,最後k.526這首最成熟的作品三對演奏家表現則不分軒至,各有主張,縱觀上述三套唱片,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謝霖_海布勒,畢竟聽LP最迷人的還是那種茫酥酥的感覺.


謝霖_海布勒


魯普_郭德堡


荀斯基_巴爾薩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