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起伏波動_舒伯特鋼琴三重奏 D.898

舒伯特,古典音樂時期的浪漫幻想家,作品天馬行空,充滿迷幻色彩,最近聽了一張表現極為精彩的三重奏 piano trio D.898,實在是舒伯特幻想風格一首相當有代表性的作品.筆者所聆聽版本為 EMI columbia SAX 2281,錄於1958,由歐依斯特拉夫,歐伯林,與庫謝夫斯基擔綱演出,整首作品聽來如沐春風,值此濕熱夏季,不禁令人有微醺之感.這張錄音雖然為50年代出版,但錄的效果極佳,第二樂章音樂線條優美起伏,讓人像聽Jazz一般跟著搖擺起來,第四樂章舞曲風活潑高雅,大歐的小提琴穿梭於鋼琴與大提琴之間十分精彩,尤其一聲部接一聲部輪番登台絕無冷場,實為此曲目必聽的錄音.

Mozart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Mozart一生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共26首,其中有許多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作品,也因此收藏了謝霖_海布勒(Philips),魯普_郭德堡(Decca),荀斯基_巴爾薩姆(MHS)等三套LP,仔細聆聽比較,很有一些趣味,試就個人觀點大膽評論此三套極優秀的作品.
1763~1764,Mozart 倫敦巴黎時期,創作最初10曲,大抵上結構為鋼琴聲部附小提琴助奏,談不上真正的sonata form,可能是這類創作實分適合當時很普遍的家庭音樂會,比較好賣,所以一口氣作了10首.
1765,Mozart於荷蘭作了 K.26~K.31,樂曲全由倫敦風格的兩樂章構成,鋼琴聲部已經顯現華麗色彩,然對Mozart言,此類作品應該仍屬摸索階段,所以這些曲子明顯可見巴哈與Wagenseil奧地利風格的影響.
直到1778年曼漢巴黎時期所作的七曲,K.301,302,303,305,296,304,306,violin聲部份量才漸漸加重,不過比起鋼琴聲部的充實程度看,尚未能形成對等處理的sonata form,應該只是從寫作協奏曲融合室內樂的手法轉換而來.

la Divina--從恐龍妹到歌劇女神

Part I . 誕生 
西元1923年,慕尼黑的"Beer Hall Putsch"事件造成希特勒下獄,"Mein Kampf" (我的奮鬥)得以成書,Harding總統於San francisco驟逝,Time Magzine(時代雜誌)創刊,這些事重要嗎? Who cares! 魯班門前豈敢弄大斧,留待彭大站長補充吧!

但是這一年,對所有喜愛歌劇的人卻是相當重要的一年,因為永遠的歌劇女神---Maria Callas誕生了.

Maria Callas原名--
Maria Anna Sophia Cecilia Kalogerlopolous
生於1923年12月2日(一說4日),New York City US,父親 George,母親Evangelia為來自希臘Meligala的移民,是年8月才抵美利堅,父親在希臘為一成功藥師,母親貴族出身.由於雙方背景差異極大,因此婚後不久夫妻感情便不是很好,然當時不像現在,不合則離,Evangelia依然於1917生下大女兒Jackie,1920年生下兒子Vasily,希臘人傳統觀念重男輕女,因此生下兒子後夫妻感情略有進展,然好景不常,就在Kalogerlopolous一家移居美國那年Vasily因為感染傷寒不幸死亡,夫妻二人將希望全放在Evangelia懷孕中的baby,希望會再生一個男孩,無奈天不從人願,生了一個女孩,當時家中嬰兒用品,甚至嬰兒姓名全是為生下男孩做準備,因此當生下來的嬰兒是女孩時,Evangelia連續4天不願意見小孩,直到護士問小孩要取甚麼名字,才算見到小孩,母親欲取名Sophia,父親欲取名Cecilia,後來同意為Maria,另外兩個名字亦保留,所以全名為Maria Anna Sophia Cecilia Kalogeropolous,其父為適應美國社交生活,改姓Callas,所以後來這個名聞天下的歌劇女伶就叫----Maria Callas.